琅玺小说>奇幻>妻子的爱 > 第8章-小小法器
    小和尚柏林在上山拜佛一连住了五天,叹海天一色,阅🔞五朝古刹,深感自己出家出错了地方。大上海那是国际大都市,车水马龙,是银行家和爱拼才能赢🍓的家园,和尚居此有点闹。自己出家前就在城市里生🎲🕂存,摸爬滚打,闻够了汽车尾气。

    可人各有缘,他的出家缘分在🐐上海。又有什么办法?自己在山上虽然流连忘返,可也得回到师父的身边呀。不能一受了大戒,成🖅🐌⚆了新戒比丘,便溜单。正想和主编告辞下山,却传来了一个特大的好消息。茗山长老明天在普济寺开大座,开讲♤🊕《普门品》。

    茗山何许人也?当今中国佛教泰斗!😖🁗🅾戒🃭律精严,冰清玉洁;通教通宗,三藏法师。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柏林撞上了岂能错过?于是,他上楼向主编告之再续单住一周,听完经之后下山。主编说,这个随你。你就是再住一个月,也行呀。你记住这一条,这里不发给你单资。听说你在上山做功德,快要做疯了。你回上海没路费,我可不管。他点头说知道了。于是乎,第二天早🋂🖠📿课后他🕬同理磐法师吃罢斋饭带上香袋,徒步赶往普济寺。

    这祥慧庵通往普济寺的路只有这一条。沿海边走,没有多余的路。理磐算得上山上老人啦,路熟。他📃领着柏林过飞沙岙、绕念佛庵,从石亭五祖碑处下去,落地时已是著名的千步沙了。省去了到法雨寺一大段路。至于回上海的路费,不够,理磐已答应先借给他。

    八点整,普济寺大斋堂兼作讲堂内座无虚席。随着一声嘹亮的《钟声偈😮》,讲经法会开始了。茗老声音宏亮,以深厚的佛学功底,开始了他六天的讲经弘法。此时,一个红光满面的和尚,从讲台上走下来🉇。不断地,对隔一两排听席的听众和一些上了年纪老人打开经本,指出茗老正在讲的那个⛊段落。于是,经书从他手里一卷又一卷像海潮一样涌过来。他的表情是恭敬的,他的态度是谦卑的,仿佛这些听众皆是佛菩萨,他是他们的弟子。他从第一排如是这般向后面走过来。

    走近了,柏林看清了他的面目。鼻梁挺直,鼻孔阔大,看样子他的肺呼量大于常人;由于鼻梁过于突挺把他的头显得大大的,待走近了,柏林发现此僧为南北头,偏北方向尤为突出。此人非凡人也。柏林在心里得出这个结论。由于他曾在复旦大学作家班受过绘画专业训练,对人的细部特征十分敏感。往往断定出的结果总是八九不🟔离十。写的就这点本事。出了家,也没改掉这个习气。柏林问坐在身旁的理磐此人是谁?

    理🀵🁅磐回答,代理会长、🇊常务副会长善忍法师。🞦🖕

    我跟此人有缘!

    瞎讲,你有神通?

    我虽与妙老无缘,他圆寂了,🐐才来拜山。可跟他像八🉵🋫🜍百年前做过兄弟。

    但愿如此,那就想办法留在上山吧。

    在此留单,我师父会打我个半死!

    讲经法会到了第四天头上,理磐法师由于编辑部这一期稿子到了排版阶段,他是美编搞插图的,所以留在庙里不能陪🗼♖柏林听经。🖅🐌⚆剩下柏林一个人,他下午就开了小差。下午是茗山老和尚的徒弟真如讲,讲《普贤行愿品》,虽然是大学副教授出身,讲起来口若悬河,可那摄受力照比老和尚就差了几层,听经人少了一半还多。千人大讲堂,一下子显得空落落的。与上午的座无虚席没法比。

    柏林吃了午斋,背😿🇇着香袋,便沿着山路去🄑☡🀹拜佛顶🀴山。

    山路不陡,蜿蜒而上,可烈日当空,他脸上不久便见了汗水。上海没🜾🇰🜎有山,寺院的楼又多为二层建筑,自然没有攀爬的机会,路还没到一半他就气喘起来。走走歇歇,偶尔有车从身边驶过,行人稀少,甚至说没有半个行人,空下来长长的空间,让虫鸣和鸟啼占据,越发显得空寂无边。🏍😴🅢柏林爬到海拔293米🅥🈩的山顶——天灯台。

    传🀵🁅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现身的地方。一览众山小🞦🖕,临风望去,满眼青绿、满眼琉璃、满眼金黄,千步沙就在眼皮底下,长长的一衣带水;南海观音铜像站立在龙岗上,闪闪发光。人间仙境,世间仅此一处啊,🎲🕂海岸孤绝地,山上真好,海天佛国真好……

    傍晚了,夜了,柏林法师回到祥慧庵,在床上稍微躺了一会儿,便爬起来找到了纸和笔,忘记了此生不再写文学作品的誓言,在床上半起半卧,抒发起在佛顶山拜慧济寺🕕🉞🈛礼佛朝山的情感来。同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听经结束后,他又抄誉润色了一遍,寄给了远🞦🖕在上海的《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编辑专栏。

    《三石一幽径》。初识佛顶山,是那三块刻着字的蛮有灵气的石头和一条长而清凉的入寺曲径。山上初夏的中午是有些灼热的,尤其是对刚刚步行登临其巅的人们。当汗湿衣袖站在佛顶山上时,我第一感觉是赶快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歇歇脚。此时,周围静悄悄的,整个山上于万水之央宛如一朵睡莲。侧耳倾听,偶尔潮音伴随着梵音妙入心脾。寻找梵音之源,我走进一条幽径,顿觉神清气爽,暑热不复存在。上山别具匠心利用山林草木的自然长势,在游人的头顶上方层层叠叠密密实实搭就了一条长而又长曲曲折折的绿色屏障,竟然使烈日无法泻入一丝一缕。我徜徉于幽径😔之侧,欣赏着脚下石板上古朴的花纹,五步一徘徊,十步一回首。猛然抬头,一🏿☌块灵石四个大字赫然映入心目:入三摩地。落款董其昌书。我在心里不由得赞叹了一声:妙哉善也。身处其中谁能不说这里是清凉之地呢?清凉而无烦恼,无烦恼而心定然不动,心静身自凉嘛!不知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先生是第几次登临佛顶山留下了这幅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