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罗立率领左路军在锦州动手的同时,登州、莱州、威海卫三地的码头在四月十三之后,也开始了忙碌。
大批集结在这三个地方的大中军,纷纷开始奉命行动了起来,携带着各种装备和物资,出现在了各地码头之上。
一批批兵将通过一道道的栈桥,登上了一条条海船,各种物资流水一般的被装入到海船之中,甚至于连骡马,也被装入到了经过特别改造的海船之中。
第一批渡海作战的大中军将会作为这次辽东之战的右勾拳,猛击辽东东部,令建奴首尾不能相顾。
像这么大规模的渡海作战行动,对于仅仅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登陆作战的大中军来说是空前的一次冒险,比起一般的陆战来,渡海作战需要更好的进行协调,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混乱。
为此肖天健考虑再三,最终还是让李信亲自在登州坐镇指挥这次渡海作战,而且抽调兵部参谋总部的大批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来帮着他指挥这次右路军的渡海作战行动。
在此之前李信在登州召集了此次右路军诸军主副将官以及参谋官员,进行了数日的战前计划讨论,并且进行了图上作业和数次演戏,以长山列岛之中的几个岛屿,作为演习地点,令右路军参战诸军,在北方海师的配合下,三月末和四月初进行了两次登陆演习。
如此一来,才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作战计划,四月十三之后,各部都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海师方面更是对参战的舰船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整修,达到了作战前的出发要求。
就在四月十三日罗立开始率部在锦州开打之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李信在登州亲自主持杀牲祭旗以及祭祀海神的仪式之后,也展开了行动。
整个第一波装船出发的行动整整从早晨开始,一直进行到天黑,第一波出动的一万大中军以及所需物资才全部装船完毕,随着一声号令,登莱、威海卫三地码头响起了一片号炮之声。
海师船只鸣放礼炮,码头上送行的陆师也同样鸣响了礼炮,一条条各式海船,纷纷升起了海军旗,并且缓缓升帆起锚,在一条条舢板的拖拽之下,缓缓的驶离了栈桥,随即调整船舵驶出了港湾。
北方的海港因为大明禁海的缘故和地利的原因,远没有南方的多,设施也没有江浙、福建广东沿海完善,本来这样的行动最好出发点能选在一个港口最佳,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军方在考察了沿渤海一带的港口之后,只能最后将出发地选择在了三个地方,不过好在兵部参谋总部预案做的比较详尽,三地船只出发之后,要先在獐子岛海域汇合,之后再一同驶往皮岛。(_--)
这样一来虽然会在海上耽搁两天时间,但是却可以达到行动的统一性,故此只要海上不遇上风暴,这一次行动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各地海师出发的时候,当地百姓纷纷前往港口送行,这样规模的船队,百年以来在北方已经从来没有见过了,每个出发地的港口云集了都有百余条船只,出发的时候桅杆如林,风帆遮天蔽日,引得了百姓一片欢呼之声。
北方的百姓前十多年来,真是遭建奴祸害苦了,现如今大中朝新立,北方终于开始逐渐的平稳了下来,老百姓无不希望大中朝能彻底解决掉建奴这个祸患,这一次特别是山东一带的百姓,为了支持大中军渡海北伐辽东,除了踊跃参军之外,地方百姓还出人出力,帮着大中军运送各种物资,大大的支持了大中军渡海作战。
现如今目送庞大的大中军海师舟船船队离去,许多百姓都哭了起来,跪在地上为大中军将士祈祷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信本来是想要跟着第一批船队出发,前往皮岛亲自指挥作战的,但是在诸将的劝说之下,考虑到后续还要调集更多的兵马进行渡海作战,李信只得将这份殊荣交给了刁正来负责,同时令北方海师司令萧如风为辅,来协调海师和陆师之间的作战行动。
老天总算是作美,进入四月之后,海上的风向逐渐开始吹起了东南风,这正好十分利于海师舟船的行动,三支大规模的船队在出发之后,乘风破浪驶向了辽东以东海域,途中也没有遇上大的风浪,终于在六天之后,三支船队在獐子岛海域开始汇合。
经过两天的汇合之后,陆海师船队先是扫荡了獐子岛海域,在獐子岛登陆,在獐子岛做了一天时间的短暂休整之后,立即便继续向北行驶。
虽然建奴这些年来通过缴获明军舟船,也有一点水师力量,但是建奴却从来没有重视过水师,充其量也就是令一些船只在海边一带巡弋,盘查驶往辽东的商船,基本上没有开建过什么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