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竞技>子午春秋 > 第三百一十八章 邲之战(三)
    荀林父说:“我们既然来不及救郑,就不要再去扰乱郑人了。郑国虽然与楚建立同盟,但也是被逼无奈的,我们明年再来讨伐郑国也不迟。”

    士会说:“我赞成。出师前我们只占卜救援郑国,却没卜与郑、楚开战,而且也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我听说:‘用兵要相时而动’。楚国的德刑、政事、典礼没有改变,我军是不可以对楚军作战的。

    “讨伐背叛的用刑,怀柔臣服的用德,这两点楚国做到了。楚军去年入陈,今年入郑,士卒不疲惫,国人无怨言;国内农工商贾不因战争受到冲击,人民安居乐业,政事也做到了。蔿敖用令典来治理国家,百官都能各司其职,军政不戒而备;楚君用制度选拔官员,贵贱有等,长幼有序,典礼也做到了。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以和他作战呢?用兵讲究‘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兼并弱小的,进攻昏昧的,才是战争之道。我们还是回国重整武备吧,虚弱昏昧的国家那么多,何必专伐楚军呢?”

    先縠跳起来叫道:“不行!晋国之所以成为霸主,就是因为师武臣力。大敌当前却不敢作战不能称之为‘武’,失掉了郑国却不能夺回它不能称之为‘力’。霸权从我们这些人手中失去,我们还不如去死!

    “出师前确实只占卜救郑,但是救郑就不用对楚军开战了吗?现在听说大敌当前就害怕了,那还是大丈夫吗?出师时是三军统帅,回去却被耻笑为娘们,你们能忍,我不能!我要独自出战!”说完他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像着了魔一样冲出去了。

    先縠返回驻地后立即将部属集合起来,然后带着这支军队渡过黄河。对于副手公然抗命的行为,荀林父束手无策,竟然无力阻止。

    晋国本届内阁问题多多、矛盾重重。而大夫们各自为政、正卿没有威信是主要原因。在内阁中,只有荀林父和士会参加过三十五年前的城濮之战,两人属于资历最老的大臣。

    荀息当年受晋献公所托力保奚齐为君,所以被晋人视为骊姬党的领袖人物,这就意味着他与几乎所有的晋人为敌。

    晋惠公上台后,荀氏受到了无情的打压。但是晋人痛恨惠公和他的宠臣,后来又转而同情荀氏了。晋文公登基后,在大臣们一致倡议下,晋文公重新启用了当时正在田里锄大地的荀林父,以示不忘荀息的杰出功勋。荀林父从晋文公的御士做起,经历了数次内乱外战,一步步升到上卿的位置。

    而先轸和先且居父子曾连续担任中军将,这种情况在晋国史上绝无仅有,是先氏家族的殊荣;先縠把前人建立的功勋当成自己嚣张的资本,因此特别瞧不起与自己出身反差巨大的荀林父。郤缺死后,先縠与荀林父争夺上卿未果,心中淤积了厚重的怨念,所以才处处与荀林父作对。

    面对这起突发事件,大夫们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荀林父的兄弟荀首卜了一卦,卦象由“师”坎下坤上变为“临”兑下坤上。

    荀首心情沉重地说:“此师殆哉!《周易》上说:‘师出以律,否臧凶’。将士们服从军令为臧,违反军令为否,‘坎’为大川,又代表军众,‘坎’卦变了成了‘兑’,军心就离散啦!军心离散就会削弱战力,河道拥塞就会成为沼泽。

    “兵法说;‘治众如治寡’,指挥三军如同指挥一人,这就是告诫将士们要严守军令。现在军令不行,就像大河拥塞变成沼泽,而沼泽是最容易干涸的,所以说如果遇到楚军,失败必成定局。这一切都是彘子先縠的封地为彘造成的,他就算能活着回去,也一定会有大的灾祸。”

    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以偏师陷于险地,您的罪大了!下属违抗军令,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呢?如果战败,那就是重罪。不如全军渡河吧!就算战败,一个人的罪由六个人分担,您罪不至死。”

    士会说:“韩大夫说得对,他一个人就绑架了半个中军。我们不能放弃被绑架的将士,除了渡河没有其它办法了!”其他大夫们也表示同意,晋军随后全体渡过黄河。

    先縠登上南岸,他那澎湃的热情立即消失了。他清楚违抗军令的后果,也对楚军怀有巨大的恐惧,他望着身后这几千号人,军士们也面色阴沉地望着他;他不知道是该前进还是返回,结果就在原地驻扎下来。不久他看到全部晋军开始渡河,便又恢复了不可一世的嘴脸。

    在另一面,由于楚军历史上从未见过黄河,所以楚庄王打算饮马黄河再回师——这个行动将是个伟大的壮举,他可以借此向祖先和国人大大夸耀一番。

    当楚师行进到郔地今郑州附近时,楚庄王收到了晋军渡河的消息。他心中兴奋的情绪烟消云散,顿时感到头上一盆凉水、怀里抱着冰。楚庄王无意与晋军发生冲突,便把将领们召到军帐里,向他们下达了回师的命令。

    伍参首先跳出来反对,他强烈要求直面晋军,如果战事无法避免,那就不惜与晋军全面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