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竞技>红色莫斯科 > 第1144章 圈套
    “不行,参谋长同志,我们不能占领罗金西克镇。”索科夫提醒维特科夫:“如果我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罗金西克镇,会把敌人吓坏的,到时他们就会继续龟缩在巴尔文科沃,不会派兵增援罗金西克镇的。”

    维特科夫听到索科夫这么说,立即意识到自己是开心过头,连忙红着脸说:“明白了,司令员同志,我立即给梅尔库洛夫将军打电话,命令他的部队暂时撤出镇子。”

    随着命令的下达,已经冲入了镇子的近卫第67师的指战员,都陆续撤出了战斗,重新回到镇子南面的工事里。面对师部下达的撤退命令,有些指战员不理解,不免就发起了牢骚:“见鬼,我们打得好好的,都冲进了镇子,只需要再努一把力,就能把敌人从镇子里赶出去,可师部却命令我们停止进攻,甚至还要撤出镇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其他指战员虽然心里也有牢骚,但从进入部队就让他们养成的服从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无奈地说:“既然师部下达这样的命令,肯定有他们通盘的考虑,我们这些当下属的,只需要执行好上级命令,别的就不用我们操心了。”

    待在镇子里的德军团长,见到苏军冲进镇子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他已经命令部下为自己准备车辆,准备在苏军占领整个镇子之前跳出去。

    但等他坐进桶车时,镇子里的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变得稀疏起来。这时一名德军上尉跑过来,向他汇报说:“上校先生,俄国人已经停止对教堂的进攻,并撤到了镇外,停留在他们所占领的那些工事里。”

    得知苏军已经撤到了镇子外面,德军团长猜想对方停止进攻,可能是弹药方面出现了不足,无法继续战斗下去,才被迫撤出了镇子。

    为了防止苏军再次冲进镇子,回到指挥部的德军团长下达完构筑防御工事的命令后,又给师长瓦尔少将打去了电话,把这里发生的情况向他进行汇报:“师长阁下,俄国人动用了一个师的兵力,向我团所占据的罗金西克镇发起了进攻。我们在经过一番激战后,已经成功地击退了俄国人的进攻。但由于我们兵力有限,如果俄国人再次发起进攻,恐怕很难挡住他们,因此请您给我们调派援军……”

    “我知道了。”瓦尔少将一想到驻扎在红军村的部队,就是索科夫所指挥的,心里就不禁一阵阵发怵。以前听同僚说起索科夫,都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自己还在暗中嘲笑他们是胆小鬼,一个年轻的俄国上校有什么好怕的,自己进入军队时,他还在穿开裆裤呢。可自从和近卫第41师交锋过后,索科夫就成为了瓦尔少将的噩梦,为了不让自己的这个团再次被索科夫的部队吃掉,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我立即把这件事向豪塞尔将军报告,如果他同意的话,我会亲自带部队过去增援你的。”

    瓦尔少将放下电话后,立即来到了豪塞尔的指挥部。在门口,他遇到豪塞尔的副官,便试探地问:“请问豪塞尔将军在吗?”

    “是的,将军在里面。”副官如实地回答之后,提醒瓦尔少将:“不过他此刻的心情不好,你进去见他的时候,可要多加小心啊。”

    听说豪塞尔的心情不好,瓦尔少将有些诧异地问:“出什么事情了,居然会惹得豪塞尔将军生气?”

    “将军阁下,”副官凑近了瓦尔少将的耳边,对他说道:“今天从巴甫洛格勒运往骷髅师的补给物资,在半路上遭到了俄国飞机的轰炸,几乎全部被摧毁了。从目前的情况看,骷髅师至少要在两天之后,才能得到新的补充。而骷髅师代理师长希蒙上校告诉将军,说他们的物资,只能坚持到明天,如果不及时补给的话,一旦遭到俄国人的进攻,恐怕防线就有被突破的可能。”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瓦尔少将搞清楚发生的事情后,有些纳闷地问:“俄国人的空军,不是从来不袭击我们的运输线吗?为什么今天却会如此反常?”

    听到瓦尔少将的问题,副官苦笑着回答说:“将军阁下,假如你知道我们的对方名字叫索科夫,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瓦尔少将又和副官闲聊了几句之后,便走进了豪塞尔的房间。看到地面一片狼藉,文件的纸张撒得到处都是时,他觉得副官没有向自己撒谎,豪塞尔就是因为生气,才会把桌上的纸都推到了地上。

    看到瓦尔少将进来,豪塞尔板着脸无奈地:“瓦尔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我接到了来自罗金西克镇的电话,俄国人向我们的防区发起了突然袭击。”瓦尔少将根据自己所获得的情报,向豪塞尔汇报说:“俄国人的部队一度冲到了镇子的中间,但在我军官兵的顽强战斗下,俄国人的进攻被粉碎了,他们又灰溜溜地退到了镇子外面。”

    “真是活见鬼,这个索科夫想做什么?”豪塞尔满脸怒气地说:“先是出动空军袭击了给骷髅师运送物资的车队,接着又攻击你师所占据的罗金西克镇,他到底想做什么?”

    “将军阁下。”瓦尔少将自然猜不到索科夫心里的真实想法,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向豪塞尔分析说:“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索科夫在不久前,刚刚被俄国最高统帅部任命为新组建的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他刚刚上任,为了对上上级有个交代,因此才对我们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