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灵异>猪星高照 > 第248章 兵不厌诈
    “转山头”的方法只限于在原有的山水画上进行,并且题款在山水画的上部,原作者名头不大,将其改头换面的一种方法。

    方法是:沿画上的山峰起伏部分将其裁下,也就是把作品中的山水画与款分割开,然后给画配上与山水画相同的纸,在适当的位置写上与此画风格相似,名气较大的画家名款,经过重新装裱,一幅“大名头”的作品就完成了。因为原画作大部份都是古画,不过是按照山水画的高低起伏裁开,巧妙的换个名款,所以称为“转山头”。

    像这类古画真假掺半,所以最能迷惑人,许多颇有经验的藏家一看纸张、墨迹都是真的,但对作者的绘画风格不甚了解,便会认“真”为真买了回去,其实只不过买了幅改过款名的“半真品”而已。

    之所以说是“半真品”而不是赝品,主要是这类画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甚至有些的价值还很高,主要是看伪作者的画功如何,达到什么境界。像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两幅“转山头”的伪王蒙《静深秋晓图》和同样是伪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经考证两幅原画都是明、清两位无名的画家作品挖补成的。

    说到这又不得不说说,为什么那两位无名画家有如此画功却不能出名,其实这种现象在历朝历代都常常能见,有才能的人未必能出名,没有人推销和宣传他的画作,好不容易画出幅作品。却被无良商家或人改成别的名家的作品,使本来还是真迹的作品变成赝品。从此埋没了那些有才能的小名头画家。行为上就和现代某些教授盗用学生的研究成果使其出名一样,在书画界是一种十分恶劣的行径。

    不过金老板拿出的这幅伪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要比故宫博物院里的在作画风格上差多了,如果是原画可能还值个万八千的,偏偏有人为了牟取暴利用了“转山头”的方法,使得画卷的价值一泄千里,款名造假,画功平平放到行家眼连挂在家中当摆设都不够格。

    赵海峰笑了笑,隐含深意的说了句:“这幅画画得‘真’好!”

    金老板不明白赵海峰的意思。只道是他喜欢这幅伪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跟着开心的笑道:“这幅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如果你们喜欢的话,我可以稍稍便宜些卖给你们,一百二十万你们看怎么样。”

    真是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这么大的尺寸,在拍卖会上少说也要两百万左右,金老板开价一百二还真的是便宜!

    曲文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对他微笑道:“让我们再看看另外三幅怎么样?”

    “行。”

    金老板把伪李昭道的《山水人物图》收起放到一边,随即又把另外一幅画给铺开,尺寸要比刚才那幅还大,画的是秋色山水图,图中江河蜿蜒流走,层峦叠嶂。树木苍翠,气势雄浑而磅礴。作品运用了虚实相合手法,半工半写,群山和江河用写意之法,使其视野开阔。意境高远。山中草木又以工笔描绘,枝叶细腻自然。精彩之处是画作者仅用了浓淡水墨便熏染出怡人之秋的绝美景色。

    曲文再一看款识顿时乐了,又一位唐代大画家董源。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在南唐主李瓃时期曾任北苑副使,所以又称“董北苑”。董源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后人称为“披麻皴”。

    不过这幅董源的秋色山水图要比真正的董源画作品质上差了少许,粗一看是那么一回事,再细看便能发现端倪,曲文接着又看了看背面,又嗅了下画上的味道立即明白这是那里出产的伪造画。

    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曾有一批专门做假画的商人,他们分人分批专攻古人的作画风格,比如张三负责李昭文的,李四负责董源的,每天不断的研究临摹使其的绘画风格尽可能和原画者一致,最后大量仿制出的作品故而称为“广[东]造”,因为仿真度极高,被当时许多的山西富商买走。

    “广[东]造”主要的特点是以绢本重设人物为主,兼做少量山水花卉,多半伪造宋代以前的大名家,如吴道子,尉迟甲僧,尉迟乙僧,张萱,董源等人。虽然画风相近但多少还是有婿入,而且“广[东]造”喜欢用很重的胶矾熟绢,让绢丝看起来更老旧,毫无骨力,呈现出很古的深茶锈色。不过这样做会有几个缺点,因为绢丝骨力过度缺乏,时间久了会使得画心和画裱分离,在行内称为“壳了”。翻过画背,画绢往往是白色的,因为过度使用胶矾所以墨色透不过背面,开卷的时候还会有一股刺鼻的霉味。

    “金老板,这幅画的味道怎么这么大?”曲文故意问道。

    “哦,老画放久了都是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是一幅真真的老画。”金老板想都没想随口回答,似乎平时都是这么说的。

    “这样啊,我又学会些东西了。”曲文让金老板把第二幅画收起,准备让他展开第三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