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灵异>人生续集 > 十六
    第十六章

    幸运之神真的眷顾了高加林。

    他把《痕》寄给了远在江苏的黄亚萍,委托她帮忙转交给《钟山》文学编辑部。而另一部《我们就这样生活》投给了省大型文学期刊《沿河》。他没有想到,两部作品都被选用了。先是《沿河》主编给他写来了感谢信并附上稿费,以及下一期的约稿函;接着,亚萍那边也很快把约稿函和稿费寄到他手上。这是他意想不到的,他欣喜若狂。

    同时,他也苦恼,两个国家级刊物都在向他约稿,这说明,他的实力得到了认可。在这节骨眼儿上,他可不能爽约。可是,他手边的稿件,只有一篇才写了一半的文稿。这些时日以来,他都纠缠在巧玲的征兵事件和与她的“爱情”里了,疏懒于创作。开春以后,又很快进入开学季,为孩子们报名,去一些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意让孩子继续读下去的家庭家访,占去了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就连这篇写了一半的稿子,他都无心继续创作下去。

    从稿件寄走的时候起,他一直在忐忑地等着稿子最终的下落,要么选用,要么退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根本静不下心来创作。在巧玲走之前没有得到回复,他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月亮再圆,始终是触手不及的。他只想好好教好他的书,同时努力备考,争取早日转成公办教师,这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他教的是毕业班,功课比较紧张,主要是针对性地复习。他需要将前面四年的内容综合起来,挑选出一些作为试题,刻在蜡板上,再复印给学生们做。这需要有一份特殊的猜题能力,预知这一轮小升初上面会出什么类型的题。高加林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从拼音开始,字词句段,短文分析,思考题,及至作文题,他都猜得八九不离十。他喜欢看报纸,针对当前国情,他已经把孩子们最棘手的作文变成一件易事了。至于数学方面,加减乘除,简单的珠算,应用题,拓展题,他也都不担心。他鼓励孩子们阅读,包括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书籍,以及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他都搬到了教室里,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组成讨论小组。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不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做题的时候,那些思考题和拓展题,大概也能将就着做,看他们的造化了。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无论高加林的人生是如何的失败,在孩子们眼里,他还是挺厉害的,一个个都以他为榜样,拼命吸取书上的知识。他很欣慰,这为他的创作节省了很大空间。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跟孩子们讨论他的创作内容和感想。孩子们认真倾听着,还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为他的创作增加一些新鲜素材。

    “六一”节后,备考最后也是最紧张的阶段,他再次收到了亚萍的来信,这封信跟以往的有些不同,他的心揪痛了起来,他不知道该怎样来处理这种“三角恋”关系?

    在这期间,他已同时收到巧玲的信,知道了她所在的部队。她们这一批兵种,全是支援新疆建设,她现在的身份是:兵团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有十三个生产建设兵团编列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分布于全国十六个省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正兵团级,其余的均为正军级单位。“文革”十年,受“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影响,新疆兵团也受到牵连,于1975年撤销建制。至198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方面的考虑之下,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此,被撤销六年的兵团才得以重新步入正轨。

    巧玲非常幸运,她成为了新疆兵团恢复建制后第一批奔赴新疆,支援祖国建设的兵种。

    她现在所在的部队处于塔里木河起源地、三五九旅传承地,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上游,农一师九团,所在的连队隶属于“红八连”,这是一支诞生于“八一”南昌起义的连队,和人民解放军同龄。

    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需要垦荒。由开国将领王震将军于1949年10月至11月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平定了新疆的局势,开展了大规模的屯垦戍边活动。王震将军有一首五言诗很能说明这段历史:“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短短的二十个字,道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不平凡。距离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

    她们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中华儿女,实际上是以军人的名义到这儿来开荒种地了。加林回信安慰她,无论任何工种,都要坦然面对,同时,别忘记自己的梦想。既然新疆这片土地选择了她,那就从新疆开始,从兵团人开始,让信天游的曲调在新疆这块土地遍地开花吧!

    巧玲告诉他,她还在集训期间,本来是不可以通信的,连家里都不可以。但是,她的陕北民歌很受部队首长和兵团人的喜欢和赏识。她已经进入九团演出队,经常会去别的团场、塔里木河大桥建筑工地、阿拉尔城市规划现场演出慰问。她们演出队的领导向她透露,她有望进入农一师军政文工团。她写信给她,是经过领导特批,邀请他帮忙创作陕北民歌的。

    她在信里跟他讲到了地窝子,讲到了“红八连”,讲到了八千湘女上天山,两万鲁兵援新疆的故事;讲到了一望无垠的戈壁滩,讲到了“三五九旅”,讲到了“三五九旅”的前世今生;讲到了陕北,讲到了南泥湾,讲到了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精神,不止是在舞台上,还包括在垦荒地里……。

    高加林流泪了,那也是他的向往。南泥湾,陕北的南泥湾,无产阶级的摇篮,老一辈革命家的哺乳地,自力更生的精神象征。是南泥湾精神,扛起了新中国的脊梁。

    “南泥湾”精神被复制到新疆,并覆盖全疆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仰?一种传承。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力更生的精神文明象征,被一代代的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下来了,这让他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让他无限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