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竞技>崇祯重振大明 > 第14章 大争之世
    对于避讳一事,几乎全是称赞。毕竟作为文人,没有人想在写文章时还要小心避讳。明朝避讳之法一向甚轻,除了朱棣的“棣”字需要单独避讳外,其他时候只需要注意历代先帝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即可,需要避讳的地方非常之少。如今皇帝登极后重申这一点,甚合他们心意。

    但是,对皇帝要求直接称呼名字,却有人表示不解:

    “称呼祖籍、官职、谥号,是在表示尊重。”

    “陛下为何要禁止这样,让人直接称呼名字呢?”

    旁边一人闻言,直接询问他道:

    “韩昌黎人人皆知,那么李昌谷的名号,有几个人知道?”

    这人当即回道:

    “李贺祖籍陇西,死后葬于昌谷乡,难道会有人不知道?”

    旁边的人又问:

    “那么李安邑这个名号,你可知道是谁?”

    这人思索良久,都没想到安邑有什么姓李的名人,正在羞恼之际,已经有人回答道:

    “李德裕世居安邑里,其父李吉甫,人称安邑李丞相。”

    “世兄拿这样的称呼询问,不觉太过了吗?李安邑之名,可没古籍记载。”

    那人却摇头道:

    “不然,古籍中有这个称呼。”

    “《唐国史补》有云:近俗以权臣所居坊呼之,李安邑最著,如爵号焉。”

    “如果按古人的办法尊称,今人就不仅要记住古人的姓名和字号,还要连祖籍、官职、谥号,甚至居住的里坊都要记住。”

    “陛下让我们直接称呼名字,其实也是德政啊!”

    许多人闻言点头,觉得确实如此。不说那些历史名人,许多人在称呼一些重臣时,对他们的称呼都要斟酌再三。如今皇帝让人专门写了文章,说是直接称呼姓名即可,有重名的人时可以称字。这样称呼其他人时就简单了,最多在表示尊重时,称呼对方表字。

    如此一来,有关称呼问题,也没有引起多少争论。但是对二十四小时制和纪元问题,人们的争论就大了。纪元的事情没有多少人敢大发议论,但是日常使用的时间,他们却自觉很有资格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