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怀德自认为因祸得福,但刚至吐蕃的窦怀明却没有如此好的“运气”。
当下离吐蕃最近的路有两块,一为从鄑州入吐蕃,二是从陇右,但此两条路对于窦家来讲,风险亦是不小,所以他们选择相较更远的剑南道。
而且冶炼作坊就在益州,此去也更为方便。
相较付苍,义成的手笔更大,首批物资就价值一万五千贯,其中包括铁器、盐、茶叶、农具和部分粮食。
如此大的要量,按说想将其运至吐蕃,以现今的运输能力很难,但窦家就有如此通天之能。
吐蕃目前与前突厥大抵相同,还属于部落制国家,且相较突厥更乱一些,不仅是国中有部落,很多地方势力割据,形成了国中有国。
前世易峰似有印象,应该是得到了大唐的助力,松赞才彻底统一了吐蕃,形成了统一制的王国。
如此的国势,就让义成等人有了可逞之机。
寻找更靠近剑南的一个大部落,诱之以利,又兼此批货物的价值,根本不需多费口水,对方就答应了下来。
窦怀明当然不傻,将物资的交割地点,就定在刚入吐蕃境内。
但现今的国境线,不像后世有经纬线,可精准到米,两国的交界总会有那么几里说不清楚具体归属,这段区域就是义成划定的行动区域。
打劫的过程不麻烦,窦家也不可能出动大军来保护物资,吐蕃丢下百十人命,终于将物资据为己有。
按易峰的逻辑,用人命换物资的行为很傻,但对于他们来讲,这批物资值得搭上千条人命。
为了三五斤盐,他们就敢拼命,何论这是千倍万倍的诱惑。
义成告知他们,如果暴露行藏,不仅唐人会追要物资,就是吐蕃的赞普也不会让他们轻易获得,所以他们全部带上了义成所制定的黑头套,
虽有掩耳盗铃之嫌,但就一层布,少了很多的诘难。
首先知道消息的当然是窦怀明,因物资并非由吐蕃直接订购,所以他只能斥责义成,义成直接来个一推四五六,
言明货物未到交接地被抢,且抢掠之地属于大唐,所以应由窦家赔偿。
窦怀明却言及,那块地方本就属吐蕃之地。
当下两人唇枪舌剑,第一次将一块地方,指认属于对方,在所有的谈判中也算是开创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