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仙侠>望族风流 > 第520章 第三场策问
    第二场考试,没有太大波澜,纪宁回答结束后,不用等到第三天,便把自己的答案书写于纸上。

    二月十三和二月十四两天,因为是第二场考试的后两天,纪宁没什么事情可做,全然就在思索一些问题,把朝中的事情整理脉络,头脑风暴一下,去推想一些事情的可能性,或许是因为贡院内很安静的缘故,他的思路也是格外清晰。

    到二月十四这天下午,第二场的考卷被收上去,接下来就是第三场的考试。

    二月十五到二月十七这三天,是会试第三场策问的考试,一共有五道题。

    额外增加算经题十道。

    在纪宁看来,这第三场的考试内容有些复杂,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他无心于当一个朝官,而算经考题,即便回答的很准确无误,最终也只会被朝廷选为官员,且并非以文进士的方式来授以文名,所以纪宁干脆就没去太注意算经的题目。

    纪宁先所面对的,是五道策问题的内容。

    不出意外的,五道策问题,有两道涉及到时政,一道涉及到文庙的展,还有两道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对于历史事件评价的问题,近乎于照本宣科的问答题,比试的是纪宁对于这时空历史的了解。

    他虽然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大永朝人,但他在这两年中,恶补历史知识,使得他现在也成为博古通今的人物,一些史实上并不能难倒他。

    策问的两道“史论”,涉及到前朝的两件大事,一个是太子争储,一个是民乱后施行非王政。

    太子争储,因为不涉及到争议邪恶,只是皇室内部的动乱,纪宁在议论重点上,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论调也算是新颖,旁人即便有相似的见解,在言语和归纳上也比他要弱许多,毕竟他所带来的思想,是另一个时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集大成。

    至于民乱后施行的非王政,在于有百姓短暂的“自治”,自行推举“皇帝”,就好像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一样,在短短的非王政的十年时间里,一共推选了多达十几名皇帝,这些人多数都是有才能之士,这也是民乱能持续十年,甚至威胁到前朝朝廷统治的原因。

    最后民乱被平息,还是因为内部推选皇帝时,形成了派系争执,以至于被朝廷所分化瓦解,最后民乱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权,而被前朝所灭。

    这件事议论的重点,则变成了儒家思想中“仁政”思想的归纳和总结。

    纪宁所议论的方向,跟他在乡试中所提出来的观点相似,便在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为百姓可以决定君王的归属,同时也可以顺应君王或者背叛君王,而并非一成不变要被昏君所统治,但纪宁也提出了,君臣之间也应该包容,臣民应该规劝皇帝勤勉克己等等。

    ……

    ……

    文庙的展策问题,纪宁一笔带过,因为这问题实在太过于片面。

    文庙的香火祭祀,关键在于圣人和先师,文庙认为应该在每朝每代都增加先师的数量若干人,然后让会试的考生来进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