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玺小说>历史>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六百零三章 特无奈
    冯晓刚说得口干舌燥,可是发现宋铮除了一开始问了两句之后,就一直一言不发的,心里不禁纳闷。

    “嘿!我这都说了半晌了,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宋铮闻言,不禁暗自苦笑,还能是什么意思啊!?

    明知道是个坑,难道他还能还大着胆子,义无反顾的往里跳,真要是那样,他得傻到什么程度。

    宋铮确实盼着能和冯晓刚合作,事实上,他找华谊兄弟合作《飓风营救》,一方面是为了分担风险,另外一方面就是想逼着冯晓刚来找他合作。

    可问题是,宋铮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在《夜宴》这破片子里掺和啊!

    宋铮想和冯晓刚合作,那是为了打响工作室的名头,赚钱当然也很重要,他可不想犯傻,往火坑里跳。

    冯晓刚之前的作品能够部部大卖,在于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饶有趣味,语言的生动幽默,以及生活的小感悟,让观众心领神会的暗自偷笑。

    不过如果真的把这种小聪明放到一个有着庞大架构的悲剧故事中,显然会立刻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反而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夜宴》是一出悲剧,可是却有着令观众笑场的功能,宋铮上辈子在看《夜宴》时,只能努力避免发笑,不过还是偶有难忍之处,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这部电影到处都是毛病,最重大的硬伤就是台词,整部电影看下来,宋铮几乎能够从中品味到莎士比亚戏剧、冯式贺岁片、现代诗化流行语、半文半白多种语境,如此多风格化的语言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作品,又怎么能不发笑。

    类似于“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时候还蹬被子!”的对白成了观众额外的笑料。

    整部影片语言风格的不统一,对影片整体风格的确立是致命伤,而不统一性同样也存在于影片的许多方面。

    前世《夜宴》上映之后,冯晓刚曾说过,《夜宴》是借鉴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那么如果让这个西化的故事,完全按莎剧风格演绎也无不可,可影片偏偏却有些贪多嚼不烂,又是吸收西方的宫廷故事,又是将日本电影元素溶入到影片之中,武士道的剖腹和舞蹈的日本能剧化,这些倒底对影片有多少补益,中华古装外壳下又有多少自己的文化内核。

    既然说中国大片都爱学习借鉴黑泽明,那么不妨来看看黑泽明的代表作品《乱》,同样是改编自莎剧的《李尔王》,打开后却是一幅没有多少西化痕迹的日本战国画卷。

    可是冯晓刚在《夜宴》中表达出的时而文艺,时而世俗的风格,向多种异域文化的模仿拼凑,显然难以建立本位文化的特色,使人难以读到多少历史的味道,画面能够达到的也只是形似而已。

    拍电影当然可以借一个框架,不过往里填充的还得是自己的东西,需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冯晓刚在《夜宴》中想表达的是欲望、爱情、仇恨,他将《哈姆雷特》的故事进行了扩展,让皇帝、皇后与太子之间形成了三角关系,也让皇后、青女与太子间形成另一个三角。

    中肯的说,冯晓刚讲故事的能力要强于张仪谋和陈恺歌,影片故事的发展在绝大部分时间还算是顺畅的,比之《十面埋伏》、《无极》的纰漏百出,《夜宴》的故事勉强算是比较象样了。

    只是故事推进到结尾夜宴时,却没有能激发出应有的高.潮,而只是一具具尸体的累加,尤其是皇帝的饮毒自尽更是缺少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