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百人的学子和臣工们出行的日子,老天爷依旧没有给赵桓一点点面子,雨依旧在下。
赵桓当然没有矫情,蓑衣一披,踏上车驾,就出了门送行去了。
他没那么讲究。
而朱琏也从宫人那里拿了一件蓑衣,跟着赵桓闯进了风雨里面。
她已经逐渐明白了,赵桓那么急迫的,让她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皇后的意愿,她也不想错过和赵桓的每个类似的瞬间。
事实证明,陈敷那套盗天地之时利,很符合大宋人,或者符合中原之人的观念,大雨并不是学子和臣工们,不能出行的理由。
赵桓的车驾,走到了广安门,大宋的驿站设立在这附近,赵桓来到了广安门之前,这里有一块巨大的石碑。
仿照之前的唐朝,立在了大门口一个碑,上面写的话,一模一样。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不到万里之遥,去广袤的上京道,并不是万里之遥。
大雨依旧在下,砸在了赵桓、朱琏和所有臣子学子的蓑衣上,水滴的声音和满是水珠的脸上。
他们是大宋第一批远迈万里去为大宋牧守百姓的臣子,放弃了关内的精致的生活方式,披上了蓑衣,骑上了劣马,奔波在上京道上,有的是烈风阵阵,有的是狂沙漫漫,有的是皑皑雪原。
这是一群豪迈的人。
“臣等告退。”臣工们和学子们俯身和赵桓作别,转身离开。
赵桓目送他们离开,学子们带着赵桓对他们的期盼,坐在满是雨水的路上,向着居庸关而去。
赵桓往前走了两步,送走了他们。
这是一群大气的人!
赵桓拉着朱琏回到了延福宫,他准备换身衣服就去文德殿,继续着自己批阅札子的事,整个大宋都在蒸蒸日上,这一切都让赵桓感觉到了使命感。
而此时的李师师撩动着自己满是雨水的发梢,脸上苦笑不得看着广安门前转身走向皇城的赵桓。
自己千里迢迢从淮南来到大宋,就是为了在燕京府设立羊毛的脂化的工坊,她带了配方和两百余人的工匠,准备教导燕京的妇女们,把毛纺工坊建起来。